一、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自治区中部,面积17186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31—112°20′,
北纬39°35′—41°25′。
呼和浩特市北部和东南部是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势由北东向南西倾斜。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8.4℃,年平均降水量436.1 毫米,无霜期205 天。
呼和浩特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1个旗,即呼和浩特市辖玉泉区、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等9个旗、县、区。全市总面积17146平方公里。2015 年末全市人口305.9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206.49 万人。2015 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3090.5 亿元,比上年增长8.3%,第一产业126.2 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867.1 亿元,比上年增长8.0%,第三产业209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
二、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5 年底,全市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煤炭、矿泉水等矿产种类51 种,其中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表》22 个矿种,矿产地87 个,包括大型矿床9 处、中型矿床16 处、小型矿床62 处。此外有未上储量表的矿种29 种,矿产地70 处。大中型矿床规模的矿种有铌钽(铷)矿、水泥用大理岩、水泥用石灰岩、高岭土、饰面用花岗岩、陶瓷土、石墨、石榴子石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花岗岩、水泥灰岩、辉绿岩、大理岩、石榴石、硅石、高岭土、石墨、云母、粘土、沸石、水晶等;建筑材料主要有大理石、水泥灰岩、花岗岩矿等;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及泥炭;贵金属、稀有金属主要有金、银、铌钽等,普通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铅等;地下水资源探明有矿泉水、浅层水和深层水;大青山及其北部金属矿产以铁、金、铌钽(铷)等为主,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大理岩、化工用白云岩、晶质石墨矿等。和林格尔及清水河县以饰面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高岭土、陶瓷土、石榴子石等非金属矿产以及煤矿为主。
呼和浩特市的优势矿产为铁、金、铌钽(铷)、高岭土、饰面花岗岩、水泥用大理岩和灰岩等,其中铌钽(铷)、水泥用灰岩(大理岩)保有资源储量居自治区第一位;高岭土、饰面花岗岩、化工用白云岩居自治区第二位。总体上看,呼和浩特市主要矿种的特征简述如下:
(一)金
1、岩金:主要分布在二道洼—摩天岭和红山口—哈拉沁沟一带。金的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类,一般多产于石英脉及断层破碎带内,受构造控制明显。已知矿点多赋存在上太古界乌拉山群、下元古界二道洼群、中元古界马家店群一岩组等高金背景值岩层中,并与中元古代二长花岗岩、燕山早期钾长花岗岩和燕山晚期花岗岩有成因上的联系。伴生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围岩蚀变以褐铁矿化、硅化为主,均属热液成因。
2、古砾岩金:主要分布于二道洼和喇嘛洞召附近。含金层位主要为中元古界马家店群一岩组中含砾砂质板岩,以及下白垩统李三沟组三岩段下部的复成分砾岩和细砾岩中。
3、第四系砂金:分布于大多数沟谷中,分布广泛,蕴藏丰富。主要类型为河床—河漫滩型、阶地型和山前冲洪积扇型三类。特点是品位变化大、可采厚度小。
(二)铁
1、沉积变质型:主要产于马家店群一岩组内,经沉积变质及后期热液富集成矿,以磁铁矿为主。
2、热液型:该类矿产主要见于断层破碎带内,受后期岩浆热液作用成矿,特点为矿体较小,且贫富不均以贫矿为主。
(三)铜
区内铜矿点、矿化点发现较多,其成因均属热液型。或表现为产于太古界片麻岩、变质砂岩及花岗岩中的石英脉型;或表现为断裂破碎带或其两侧岩石节理裂隙内不同形态的矿脉或孔雀石、兰铜矿等,围岩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为主。
(四)石墨
晶质石墨均产于上集宁群片麻岩和大理岩内,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以鳞片状片麻岩型为主。矿体受东西向逆冲断层控制,并多与小型岩浆岩体有关。
(五)煤
本区含煤地层发育,有石炭系湖相沉积煤层和侏罗系陆相山间盆地沉积的肥煤和瘦煤,又有白垩系湖盆盆沉积的褐煤和第四系沼泽沉积的泥炭。它们分布大青山南北麓及呼和浩特山前平原。
三、矿产资源勘查现状
(一)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区域地质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20、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共完成25幅(含不完整图幅),面积约1005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9%。
区域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截至目前,1∶100万、1∶50万航磁测量已经覆盖全市;完成1∶20万重力测量工作面积约922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4.1%;1∶25万区域重力测量工作面积约7803.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5.9%。北部地区已进行了1∶5万航磁测量,面积为7148平方千米;部分地区已经完成1∶2.5万航磁测量。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截至目前,我市总计完成1∶20万区域化探测量面积9221.339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4.16%;已完成的1∶25万区域化探测量面积358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1%;呼市中部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749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2.6%。1∶5万化探完成124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73.03%。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
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实施以来,完成和正在实施的图符图幅共47幅(含不完整图幅),调查面积11583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8%。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北部武川县、和林格尔县等旗县,从成矿区带上属华北地台北缘乌拉山—大青山成矿带,圈定了部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找矿靶区和物化探综合异常,部分找矿靶区正在进行勘查工作。
2、矿产勘查
截至目前,全市开展的有效勘查项目主要以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重要非金属为主,金属矿产主要为铁、金等多金属矿,非金属矿以大理石、高岭土、石榴子石、饰面石材等为主。
(三)水文地质工作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100万水文地质调查、1∶50万水文地质调查覆盖全市。在呼和浩特市及和林格尔县开展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其余地区辅以或重叠进行了以旗县为单位的1∶10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在呼市四区、托克托县、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开展了1∶25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此外在武川县开展了1∶10万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区划。在呼和浩特市区、武川县完成了1∶5万(部分地区1∶2.5万)城市供水水文地质详查工作,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资源估算和评价,论证了地下水资源保证程度,为呼市市区及武川县经济建设提供了水源保障。
(四)地热与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
地热: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蕴藏着巨大的热能,热量渗出地表,于是就有了地热。地热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地热能除了用于发电之外,更为大量地直接用于采暖、制冷、医疗洗浴和各种形式的工农业用热,以及水产养殖等。
中国直接利用热地装置采热的能力已经位居全球第一。我区地热资源丰富,近几年,自治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安排投入了2亿多元用于地热资源勘查,主要在河套平原、鄂尔多斯盆地、西辽河平原、二连盆地群、海拉尔盆地等地进行勘查,取得了一批突破性勘查成果。
呼和浩特地区地处呼和浩特坳陷盆地东部,地热特征表现为受构造和沉积地层控制,并且以地层岩性控制为主,构造控制为辅。其地热田类型为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田。尤其是沿大青山山前大断裂及其附属断裂,从地热生成要素和水源补给方面,具备良好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浅层地温能:目前,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开发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开展了浅层地温能勘查与评价工作,填补了呼和浩特市浅层地温能勘查和评价的空白,同时建立了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动态监测示范工程,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进一步推广利用奠定了基础。